首页 > 健康 > 正文

人为搅动河面降低其羽化成功率来减少数量

2018-03-22 10:31:07来源:北京晨报  

日前,颐和园西堤沿线遍布形似蚊子的飞虫、成群结队,胡乱扑向游客面部,令人感到不舒适。住在附近的居民,遛弯时不得不提前做好防备。颐和

日前,颐和园西堤沿线遍布形似“蚊子”的飞虫、成群结队,胡乱扑向游客面部,令人感到不舒适。住在附近的居民,遛弯时不得不提前做好防备。颐和园管理处向记者证实,该飞虫为摇蚊,每年这个时候大量繁殖,为期两周,考虑到生态环境,园方已采取挂粘板等物理方式干预。

游客:飞虫扑面实在烦人

前天傍晚,记者从颐和园西门入园,沿着西堤步行,越靠近河岸飞虫越多。坐在河岸长椅上休息的游客,不一会儿就被飞虫团团围住,游客不停地挥手驱赶,没坐两分钟就起身离开了。记者看到,河岸两边的石头、树木等表层爬满了小虫子,除了吸附在静止的物体上,游客身上多有飞虫“光顾”,让大家感到非常困扰,还有游客担心是吸血的蚊子。

在河岸旁,不少摄影爱好者架起相机,守在一旁等待拍摄河面嬉戏的野鸟。摄影者的帽子上、身上、仪器设备上落满了飞虫。“每年都这样,再过一段时间湖上开船了,渐渐的就好了。”其中一位摄影爱好者指着河边枯萎的水草说,“这种飞虫喜欢水草地,天气越暖和,繁殖越多,院子里其他地方少见。”不少来摄影的游客表示,为了抓拍照片,一步也不能离,虽讨厌它们在眼前晃来晃去,但不得不忍着。“坐一会儿,站起来动一动,拍一拍衣服就飞走了。”

附近有不少居民来园内遛弯,有居民甚至戴上了口罩防备。居民章女士已经见怪不怪了,“今天的飞虫还不是那么多,前几天赶上了一次,群虫乱舞,直往你脸上扑,我都不敢睁眼睛,生怕飞到眼睛里,感觉特别不舒服。”她告诉记者。

管理方:摇蚊不叮人

记者注意到,目前园内很多树上挂着黄色粘板,粘板两侧密密麻麻,都是被粘住的飞虫。这种虫子身体像针管一般,左右各有三足,翅膀通透,头部有两根毛茸茸的触角,形似蚊子,但细观其形体特征,与夏季常见的蚊子又有所差异。

记者从颐和园管理方证实,该飞虫为摇蚊,每年羽化期出现,为期两周,主要分布在临水地带。“这周基本进入尾声,主要会引起游客感官上不适,但摇蚊不叮咬游客,并没有危害性。”园方表示,摇蚊是鱼类天然的饵料,是生态链组成部分,且摇蚊集中在公园西边,西边是生态涵养区,因此没有采取喷药处理。考虑到游客的感受,园方采取了一系列物理办法,“树上挂的黄板能粘住部分,其次,人为搅动河面降低其羽化成功率来减少数量,这项工作正在进行中。”

关键词: 河面 成功率 数量

责任编辑:hnmd003

精彩推荐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