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 > 正文

防近视应该这样做

2019-10-18 15:24:07来源:健康报网  

10月15日,国家卫生健康委网站发布了《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关键适宜技术指南》,旨在落实《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指导科学规范

10月15日,国家卫生健康委网站发布了《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关键适宜技术指南》,旨在落实《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指导科学规范开展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指南》提出了哪些关键适宜技术?有何特点?记者就此采访了参与《指南》制订工作的专家。

首提“筛查性近视”

《指南》针对7个方面提出了近视防控适宜技术,包括筛查视力不良与近视、建立视力健康档案、培养健康用眼行为、建设视觉友好环境、增加日间户外活动、规范视力健康监测与评估、科学诊疗与矫治。

值得注意的是,《指南》首次提出“筛查性近视”这一术语。安徽医科大学卫生管理学院院长陶芳标说,筛查性近视不等于临床诊断近视,前者是指通过远视力检查<5.0(而非睫状肌麻痹状态下电脑验光或串镜检查等方法),将可疑的近视学生筛查出来。学校开展近视筛查时,一般只能用快速、简便的方法筛查近视,不能全部开展扩瞳验光诊断近视。“国家卫生健康委向社会公布的学生近视率,指的就是筛查性近视率。”陶芳标说。

记者注意到,《指南》此次选用的是标准对数视力表。“标准对数视力表的5.0相当于国际标准视力表的1.0,5.1相当于1.2,5.2相当于1.5。”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中心主任、全国防盲技术指导组组长王宁利解释,从视力表设计角度讲,标准对数视力表是呈指数递增的,比国际标准视力表更科学、方便,“因此我们倡导使用标准对数视力表”。

小学是预防近视重点

防控近视的重点是确定重点人群,并进行针对性干预。“我们分析了儿童青少年近视年级变化情况和特点,发现预防近视新发的重点在幼儿园和小学年龄阶段。”中国疾控中心学校卫生中心主任马军说,“2018年全国小学一年级近视率为15.7%、六年级为59.1%,增长了43个百分点;到了高中阶段,预防近视新发已无太大意义,但需要防止近视度数快速发展,以及高度近视造成其他眼病发生。”

马军提示,各地在防控近视工作开展过程中,除了依据2018年儿童青少年近视调查结果,还应分析本地区儿童青少年不同年龄屈光状态特点,找出增长速度最快的年龄阶段,分析屈光状态变化影响因素,从而更精准地确定本地区的重点干预人群。

此前有舆论认为,眼保健操是无效的。对此,王宁利予以否定。他表示,研究表明,单独一次眼保健操即可显著降低青少年的调节滞后,而调节滞后在近视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孩子们感觉效果不佳,是因为“日常做眼保健操的次数较少,能找准穴位、正确做眼保健操的少之又少,而且纯靠眼保健操很难抵抗持续使用电子产品等过大的用眼负荷”。为增加效果,《指南》提出,认真规范做眼保健操,认真、正确地按揉穴位等,以感觉到酸胀为度。

马军强调,现在市场上有很多号称能在约定期限内帮助孩子降低近视度数甚至治愈近视的广告。事实上,医学上还没有治愈近视的方法,不科学的处置可能会导致视力进一步下降,甚至造成眼部感染或外伤等严重后果,“因此,《指南》提出必须开展科学诊疗矫治”。

“课间10分钟,结伴同行走”

记者注意到,《指南》提出了增加学生日间户外活动时间等措施,但现实中这些措施往往难以落地。

“我们提出一个口号——课间10分钟,结伴同行走。”陶芳标说,“很多学校面临校舍空间不足的问题,因此《指南》强调学生要在课间走出教室,而不强调活动的形式,既可户外远眺也可进行各类活动,这样每天可增加40分钟或更长时间的户外活动。结伴同行上学是指家长轮流护送孩子与其他同学一起上学,既能减轻家长负担,也可增加学生户外活动量。”

对于已经近视的学生,户外活动是否还有意义?陶芳标表示,在目前公认的证据等级较高的4项随机对照研究中,两项研究发现增加户外活动可延缓近视进展。另外,不同季节近视进展存在差异,冬季近视进展快,而夏季光照强度更高,近视进展慢,这种季节趋势也是户外活动与近视进展关联的间接证据。(张磊)

关键词: 近视 这样做

责任编辑:hnmd003

精彩推荐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