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旅游 > 正文

博物院成“网红” 文旅大餐怎么吃才“美味”?

2019-02-26 15:24:59来源:中国经济网  

旅游业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不可替代的产业,人们越来越不满足于拍照留影买特产的打卡式旅游,而是希望获得更丰富优质的旅游体验。未来我国文

旅游业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不可替代的产业,人们越来越不满足于拍照留影买特产的“打卡式”旅游,而是希望获得更丰富优质的旅游体验。未来我国文化旅游不仅要依托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还需要面向当代生活创新产品和业态,以市场力量激发文化旅游市场活力——

沿宫墙漫步观灯赏月,到畅音阁听首小曲,去欣赏投影在金色琉璃瓦上的《千里江山图卷》……近日,数千名观众走进故宫博物院赏灯。这是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次举办“灯会”,也是紫禁城古建筑群首次在晚间被较大规模点亮,更是故宫博物院首次在晚间免费对预约公众开放。故宫博物院的这三个首次,不仅让故宫刷爆朋友圈,也再次将以故宫为代表的传统文化旅游项目推向了公众视野。

博物院也能成“网红”

2月17日下午,故宫博物院发布公告称,将于2019年2月19日(正月十五)、20日(正月十六)举办“紫禁城上元之夜”文化活动。活动将采取实名制免费预约方式,参观人数每晚限定3000名。消息一出,许多观众从17日开始上网刷票,当天下午2点多开放普通观众预约平台,网友戏称“预约故宫夜场票堪比抢春运回家火车票”,秒光。

没有抢到正月十五门票的观众,又开始冲击正月十六的门票。然而,18日零点,当不少网友准点进入故宫网页,却发现网站“崩溃”了。“刷了半个多小时,根本打不开,当页面能打开时,发现3个时段的参观名额均已剩余0人。”北京外国语大学学生程欣告诉记者,前几天北京下雪时,就想和同学去故宫看雪,可惜没抢到票,这次夜景看来又错过了。

“一票难求”对于故宫博物院来说并不新鲜。早在今年春节前,故宫博物院正月初一至正月初六的门票就已售罄。传统的旅游淡季,为何如此火爆?细心的网友可能了解,为迎接2019年春节,故宫博物院从1月6日开始,推出了史上最大的展览——“紫禁城里过大年”。展览分为文物展览和实景体验两部分,观众可以观赏到885件(套)文物,不少与清代皇家过春节有关的藏品都是首次展出。春节假期,故宫博物院也因此成为全国和北京游客争相“打卡”的热门景点,甚至出现了排队进宫过大年的现象。

在谈及为何要举办“紫禁城里过大年”展览时,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坦言,在中国传统节日中,春节是老百姓最容易感受到传统文化的节日,希望在节日期间,大家除了看春晚、全家聚会、吃年夜饭以外,还能到博物馆参观、了解传统文化。

事实上,今年春节期间,文化类景区出游人次增长最为明显。来自中国旅游研究院(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的数据显示,春节期间,参观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和科技馆、历史文化街区的游客比例分别达40.5%、44.2%、40.6%和18.4%,游客在文化游览方面的人均花费多在501元至1000元之间,占比达41.25%。这表明,公众对精品文化旅游产品需求旺盛。

旅游开发要“接地气”

“公众出游的高频化、对精神文化和民俗文化的重视,都促使目的地和景区不断创新。”驴妈妈品牌部负责人李秋研表示,以“紫禁城里过大年”为代表的景区,与之前的文化旅游产品不同,景区更加注重传统与现代的融合,更多体验式、沉浸式场景,这也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原因。

春节期间,全国各地古镇、古街、文化馆、博物馆等都举办了特色“年味”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到景区体验春节民俗。比如,青海省博物馆以文字版、图版、主题动画、3D炫屏、数字魔屏等为辅助手段,让游客感受唐蕃古道的繁荣盛况,了解其对沿线地区的重要意义,备受游客欢迎;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推出的“春节七天不打烊,博物馆里过大年”系列活动,游客可以通过影像、VR眼镜参与互动,了解南海历史文化,不仅受到了成人游客的欢迎,也吸引了很多小朋友参与互动。

不过,体验式旅游产品的创新开发并非一帆风顺。春节前,西安钟楼旁的一个“变脸兵马俑”交互式体验设备迅速走红。所谓“变脸兵马俑”,就是游客可以通过电脑扫描脸部照片,将自己的面部表情投影到巨型“兵马俑”的屏幕上,如同自己变身为“兵马俑”一样。特殊的体验效果、风格迥异的形象,民众对此也是褒贬不一,有人表示“有意思”,也有人吐槽“太诡异”,甚至指责“有损文化主题”。最终,由于争议太大,“变脸兵马俑”仅亮相一天就被移除。

无独有偶。去年底,西安一家以兵马俑为主题的酒店上了热搜。这家酒店对兵马俑可谓“物尽其用”,在房间门口、卫生间、床前等位置都放置了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兵马俑。在一项“敢不敢入驻兵马俑酒店”的调查中,近90%的用户认为酒店设计“太夸张”。

“旅游产品开发不是简单的符号移植,一定要对优秀传统文化有深入了解。”中国旅游研究院博士韩元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真正受到游客青睐的旅游产品,要迎合老百姓对于高品质文化旅游产品的需求,通过高水平商业开发,在亲民、便民、惠民等上面下功夫,才能走出一条新路。

高品质产品大有市场

综合各地文化和旅游部门、通信运营商、线上旅行服务商的数据,经中国旅游研究院综合测算,2019年春节假期,全国旅游接待总人数4.15亿人次,同比增长7.6%;实现旅游收入5139亿元,同比增长8.2%。这一数据表明,公众出游热情高涨。更为重要的是,旅游业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不可替代的产业和人民幸福生活的刚需。

随之而来的,人们越来越不满足于拍照留影买特产的“打卡式”旅游,而是希望获得更丰富优质的旅游体验。驴妈妈集团总裁兼首席体验官方腾飞分析说,人们对旅游已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对品质的关注更高,对价格的敏感度降低,甚至对一些明显低价产品有了警惕性,更愿意购买价格与质量相匹配的产品。同时,“为一间美宿赴一座城”“为一顿美食赴一个村”的情况也不少见。

这也直接加快了我国旅游业转型升级的脚步。近年来,全域旅游成为发展优质旅游的抓手。目前,全国已有500多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有海南、宁夏、陕西、贵州、山东、河北、浙江等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对百姓来说,全域旅游也满足了文化感知、休闲娱乐等个性化、多样化的旅游需求。

“然而,随着大众旅游时代到来,一方面我国高品质文化旅游产品供给仍然不足,另一方面老百姓对于精品文化旅游产品的需求日益旺盛。”韩元军分析说,随着大众旅游时代到来,文化旅游已经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真正让时尚、科技、年轻元素与传统文化习俗融合的品质产品才能赢得市场。

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2019年旅游消费趋势也表明,随着年轻消费者开始主导旅游市场新格局,其消费偏好将推动旅游市场深刻变革,推动夜间旅游、冰雪旅游、博物馆旅行等新时尚旅游消费需求发展。同时,以数据技术为支撑,基于“旅游+文化、体育、农业、时尚业”等的融合创新,以及以内容建构为基础的创新,也正在为文化和旅游创新带来新动力。

韩元军认为,从故宫文化旅游产品的火爆可见,文旅产品市场空间很大。未来,我国文化旅游消费市场要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仅要依托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还需要面向当代生活创新产品和业态,以市场力量激发文化旅游市场活力,进一步增加多元化和高品质旅游产品供给,不断增加公众旅游的获得感和满意度。(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吉蕾蕾)

责任编辑:hnmd003

精彩推荐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