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城市 > 正文

与“援”有缘 情暖和田

2018-01-24 10:17:21来源:人民网-新疆频道  

汪兆龙看望结亲户,了解幼儿教育情况。汪兆龙与北京援疆企业——京和纺织科技有限公司维吾尔族员工交谈。在昆仑山下、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

汪兆龙看望结亲户,了解幼儿教育情况。

汪兆龙与北京援疆企业——京和纺织科技有限公司维吾尔族员工交谈。

在昆仑山下、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有一位来自北京的援疆干部,他连续参加第七、第八、第九批北京市对口援疆工作,前后达长六年。他以大爱无疆、实干兴邦的家国情怀,把责任扛在肩上,把各族群众牵挂的事放在心里,在受援地留下一串串动人音符。他就是北京市援疆和田指挥部副指挥、和田地区行署副专员汪兆龙。

一个与“援”有缘的人

个子不高,穿着朴素,两鬓已有些许斑白,总是用乐观的心态面对问题,这是汪兆龙给人的第一印象。说起为什么会连续参加第七、第八、第九批北京援疆工作,汪兆龙笑着说:“我是一个与‘援’有缘的人。”

原来,2008年,汶川“5.12”特大地震后,汪兆龙被中组部统一选派到四川什邡市,担任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负责落实北京市对口援建项目实施,联系首都企业落户什邡北京产业园等工作,并参与制定灾后重建规划。

2010年底,汪兆龙圆满完成汶川“5.12”特大地震灾后重建任务,回到北京市发改委工作。2012年2月,汪兆龙再次面临人生选择。当时,北京援疆和田指挥部规划发展部负责人转任其他岗位,急需选派一名既有宏观管理经验、又通晓项目管理的干部接任。北京市发改委党组研究认为,汪兆龙是最合适人选。

当发改委领导征求汪兆龙的意见时,他毫不犹豫答应了下来。他觉得,既然组织征求自己的意见,一定是工作需要,绝不能瞻前顾后。“组织和国家需要,我义不容辞。”他说。

就这样,汪兆龙与和田结下不解之缘。六年来,他几乎没有节假日,每天都忙碌到深夜。他带着北京市委、市政府的重托,带着首都人民的深情厚谊,紧紧围绕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走村入户,实地了解各族群众牵肠挂肚的事,竭尽全力与当地干部一起谋发展,被当地各族干部群众亲切地称为“焦裕禄式援疆干部”、“我们和田的好干部”。

六年来,汪兆龙对和田的感情与日俱增,这里俨然成为他的第二故乡。汪兆龙说,“其实,我得感谢和田,让我在这里成长锻炼,有机会为这里的老乡们做一点贡献,这是我的幸运。” 2014年,汪兆龙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自治区网信办举办的网络评选中,当选为“十佳最美援疆干部”。2016年3月,汪兆龙被提拔为北京前指党委委员、副指挥,2017年3月兼任和田行署副专员。

把老百姓的冷暖放在心上

冬日,走进和田地区农村小学教室,干净、温暖、安全。如果不是看了几年前的对比照片,人们实在无法把亲眼所见与以前的景象连在一起。

“当时,看着孩子们在冰冷的教室冻得发抖,用渴望的眼神看着黑板,我特别心疼,会想到自己的孩子。”汪兆龙说,2012年,他在基层调研时发现,和田地区中小学校普遍用小煤炉取暖,教室冷、煤气味很重。于是,他有了对和田地区中小学供暖设施进行集中改造的想法。

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回到前指后,汪兆龙立即和同事们商议,并在和田地区开展调研,拿出论证方案。很快,方案得到北京援疆前指和受援地领导的认可。如今,这个项目已连续5年被列入北京援建项目年度投资计划。截至2016年底,已完成123所中小学供暖设施改造,惠及9.5万名师生。“冬季,听着孩子们洪亮的读书声从教室传出,再苦再累都值了。”他说。

为不断强化受援地“造血”功能,针对受援地大型项目管理人才缺乏、经验不足的问题,汪兆龙积极借鉴援川项目管理和北京奥运项目建设经验,从加强项目前期入手,力争合理控制项目成本。他主笔起草了《北京市对口支援新疆和田地区“一市三县”及兵团第十四师项目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形成完善的援疆项目管理制度体系,在全国19个援疆省市中率先建立动态援疆项目储备库制度,实现“规划一批、储备一批、实施一批”的良性循环。

同时,汪兆龙紧紧抓住项目管理方式创新这个关键,完善项目联动推进实施机制。在和田地区文化中心、和田市北京医院、墨玉县北京中学等重大民生项目上,尝试推行设计方案公开征集,协调项目使用单位、可研编制单位、设计单位、评估公司和管理公司以及相关项目审批部门,采取由“串联式”协作变为“并联式”集中攻关等措施,优化项目审批推进流程,大幅缩短了项目前期时间。为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便民警务站、农村幼儿园建设的重大决策、他勇于担当、运用这种创新方式,亲自带领相关单位和部门集中攻关、昼夜奋战,项目前期时间缩短三分之二以上,为建设赢得宝贵时间。

援疆期间,汪兆龙心里装着百姓,满脑子都是各族群众牵肠挂肚的事。在和田,汪兆龙发现,由于一个时期中央和各省市援疆资金集中到位、春季项目集中开工,受援地主要建材价格整体大幅上扬,且呈现春夏价格高、秋冬价格低的规律。当建房农民拿到补助款时,往往建材价格处于最高点。

“安居富民房建设项目资金,大部分是老百姓省吃俭用的钱,一定得从老百姓的实际出发。”汪兆龙设身处地为老百姓着想,他提出,每年年底预拨下一年度的安居富民工程项目资金,并积极向北京市财政部门申请,提前拨付援疆资金。同时,协调受援地地、县、乡管理部门和相关村委会,提前向农户下拨建房补助。这样,每年约6万户建房群众能在冬季拿到北京援疆安居富民建房补助,并以最低价格购买建材,每户平均能节省资金1000元以上。

六年来,汪兆龙共参与1000余个援疆项目,落实援疆投资130余亿元。在制定项目计划时,优先安排群众急需、雪中送炭的项目,把援疆资金用在刀刃上。北京市援疆年度项目投资计划因落实政策到位,多次获得有关各方高度评价,受援地群众获得感强、满意度高。

选择援疆,就是选择了奉献

“援疆多年,最对不起的是家人。”汪兆龙是家中长子,父母和妹妹还在老家农村,有时一年也不能见上一面。他的妻子独自一人带着儿子在北京,每天挤地铁、赶公交接送孩子上幼儿园,其中的艰辛和无助,人们不难体会……

“每一次与妻儿通电话,心里多一份愧疚,没有尽到为人夫、为人父应尽的责任。”汪兆龙说,2008年援川时,他爱人已怀孕数月,妻子临产时他仍在重建一线。2010年9月,当他完成灾后重建任务回到家里时,儿子已经两岁了。孩子躲在妈妈身后,像看陌生人一样看着他。“当时,心里真不是滋味。”他说。

2012年2月,汪兆龙再次面临人生抉择,虽然舍不得离开妻儿,但想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想到和田还有更多的家庭和孩子需要帮助,他耐心说服妻子,毅然听从组织召唤。

“既然选择了援疆,就要把和田当家乡,把援疆工作做好。”汪兆龙说。

2014年6月初,他正忙于研究起草北京市贯彻落实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实施方案,妹妹突然打来电话,哭着告诉他,73岁的老母亲不慎严重烧伤,在昏迷中不断呼喊着他的乳名。

汪兆龙一听立即心急如焚,一边赶紧订机票往安徽老家赶,一边安排将母亲转往合肥治疗。在医院,他在病床前悉心照料母亲,跑到医生办公室了解病情、沟通治疗事项,有时等一、两个小时才能与医生说上几句话。他想以这种方式多尽点孝道。

母亲度过危险期后,汪兆龙又立即回到和田。前前后后,他只在医院待了一周,这已是他参加援建以来,在老家陪母亲时间最长的一次。“当我在医院向母亲告别的那一刻,我才真正体会到什么叫‘家国情怀’‘忠孝难以两全’。选择援疆,就是选择了奉献,我虽然不能照顾自己的小家,但是我服务了国家,服务了大家。”汪兆龙说。

汪兆龙告诉记者:“我感恩新疆、感恩和田、感恩新疆各族干部群众。援疆使我有机会直接参与落实中央战略决策部署,肩负起社会和历史赋予我们这代人的责任。援疆使我切身体会到新疆干部特别能吃苦、特别能适应、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是一生的宝贵财富。援疆使我净化了灵魂,升华了境界,锻炼了能力,收获了友谊。”

关键词:

责任编辑:hnmd003

精彩推荐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