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城市 > 正文

济源:光秃秃的石山蔚然成林

2018-11-19 10:14:03来源:河南日报  

近十来年,以风化砂岩碎砾为主的“困难地”成为造林的主战场,新一代南山林场造林人拿出在大山上绣花的劲头,运用科学方法,硬是让石山蔚然成林。

11月16日,记者再次来到济源市南山林场。

冬日的林场,清幽寂静,还是那一望无际的绿,但数不清的柏树中夹杂着或黄或红的其他树种,色彩就变得斑斓起来。

“种树千日功,火烧当日空。”在赶往林场最偏远护林点的路上,护林队长王备战对记者感慨。防火,是林场冬季最重要的工作。

这里原来是大片荒山秃岭,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几代林业工人前赴后继,发扬愚公移山精神,让荒山染绿吐翠。

近十来年,以风化砂岩碎砾为主的“困难地”成为造林的主战场,新一代造林人拿出在大山上绣花的劲头,运用科学方法,硬是让石山蔚然成林。

千辛万苦种出的树,在林场职工眼里就是宝贝,要精心养护。

赶到最偏远的翟庄护林点时,暮色渐浓,护林员赵志刚又迎来一个孤独的夜晚。

赵志刚是“80后”,今年春天退伍后刚走上新岗位,标准的新一代林业人。“山路不好走,到最远的地方巡查得走三四个小时。”赵志刚告诉记者,防火是重中之重,看到有隐患要及时消除,幼林也是防护重点,牛羊一啃就难以成活。

这里生活不便,下山一次要备齐一周的食材,不能洗澡。虽是初冬,但山上冷,赵志刚要盖两床被子,还用上了热水袋。

“不过条件比老一代护林员已经好多了。”赵志刚说。从对林木一无所知,到现在能辨认不同树种,他渐渐对树有了感情。赵志刚还准备报考林业函授本科,更好地守护这片来之不易的山林。

一代代的树,一代代的人,无数青春在山野间绽放,濯濯童山才有了今日的青翠容颜。

济源市承留镇的一片荒山也是造林“困难地”,记者今年春天曾来这里采访。当时工人正在这片荒山上艰难栽树,山上遍布裸露碎石,种树必需的土也是稀缺物,需要从两公里外运来,送到山顶,再通过管道入坑。

虽然栽种时铺设了地膜,加入了保水剂,但树苗种进去后还要精心浇水,一个月要浇三四次。

为确保造林质量,济源还从工程项目管理制度上下功夫。造林公司承担后续3年的管护任务,存活率达到国家规定标准后才结清余款。

令人欣慰的是,种种艰辛换来可喜成果,这片新山林目前成活率在90%以上。

在继续做好山区“困难地”造林的同时,济源市对国土绿化工作进行系统规划、统筹谋划,正全力推进城乡绿化一体化进程。

济源市林业局局长王天中介绍,全市正构筑“一核两带多点”的林业格局。“一核”即产城融合发展核心区,推进森林进城、打造城市“绿肺”、优化人居环境。“两带”即沿太行—王屋生态旅游发展带和沿黄河小浪底北岸健康养生发展带植树造林。“多点”即建设若干特色小(城)镇、田园综合体和美丽乡村。

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代接着一代干,荒山变成了林海,城市披上了绿装,愚公后人书写出优异的生态文明答卷。

如今,济源市森林覆盖率达45.06%,居全省前列。近70万亩人工林每年可增加涵养水源5000万立方米,减少水土流失80万立方米,有力地保护了小浪底水库的生态安全,黄河主河道济源段的水质常年定性评价均为“优”。

“小时候村子周围都是秃山,现在全变成了山林,多年不见的野猪也出现了。”承留镇大沟河村村民杜伟对记者说。环境越来越好,杜伟的农家乐生意也越来越好,高峰期一天能接待40多桌客人。

绿水青山,正在这片古老土地上释放着巨大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采访中见到的一幕让记者难忘。山脚下,一条新修的水泥路笔直平坦。为了保护一棵柿树,原本笔直的路在树旁绕出一个弧线。

初冬的寒意中,这棵树,这条路,让人心头暖意顿生。(记者 张海涛 成利军)

关键词: 济源 石林 森林

责任编辑:hnmd003

精彩推荐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