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论坛七丨第十三届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年会风景园林与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特别论坛成功举办

2023-04-25 08:11:23来源:中国风景园林学会  

点击蓝字2023关注我们4月16日,第十三届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年会风景园林与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特别论坛在长沙市

点击蓝字

2023


【资料图】

关注我们

4月16日,第十三届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年会风景园林与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特别论坛在长沙市成功召开。论坛旨在聚焦粤港澳区域协调发展,围绕粤港澳区域生态保护和高品质生活圈建设共同探讨和交流。

会场照片

特别论坛七报告环节

风景园林与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特别论坛分享专家分别为华南理工大学冯娴慧副教授、华南农业大学李晖教授、棕榈生态城镇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设计集团广州院设计总监陆颖茵、澳门市政署园林绿化厅自然保护处协调员李志锐、GVL怡境国际集团董事合伙人、设计总院院长常毅恒、广州茵泉园林首席设计师/董事长吴斌、香港高等科技教育学院讲师蔡亚彤、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景观与旅游规划设计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所长胡峰。本次论坛由棕榈生态城镇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名誉董事长吴桂昌、华南农业大学李晖教授主持。

华南理工大学副教授冯娴慧

报告题目:

气候变化背景下粤港澳大湾区20年植被覆盖变化及其对气候因子的响应

粤港澳大湾区位于中国东南沿海的南亚热带地区,是世界级城市群,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研究气候变化背景下植被指数的变化及其对气候因子的响应,是粤港澳大湾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报告基于对2001-2020年增强植被指数(MODIS-EVI)数据和气候数据的分析,阐明大湾区20年来EVI的时空变化特征,并进一步揭示EVI变化趋势与气候因子变化的相关性。

华南农业大学教授李晖

报告题目:

西江干流广东段水陆交错带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梯度及修复研究

水陆交错带是水域和陆地间进行物质传输、能量转化和生物流动的重要廊道、过滤器和屏障,对其进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梯度的研究能在一定程度上厘清价值高低与水域距离之间的耦合关系。对西江干流广东段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梯度研究,选用基于单位面积价值当量因子法进行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占比大小依次为:水域>阔叶林>人工湿地>灌丛>水田>针叶林>自然湿地>草地。据此探析了珠三角基塘农业“三生空间”形成的内在逻辑;结论表明珠三角基塘蓝绿空间体系是由“江-驳岸-涌-渠堑-基-塘”镶嵌交错而成的复杂景观格局空间结构,是人与珠江复合三角洲地貌相互适应之后的结果,体现了长期适应环境所呈现出来的生态智慧。

棕榈生态城镇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设计集团广州院设计总监 陆颖茵

报告题目:

孙中山故里五A景区建设及城镇更新

十八大以来提出在国家讲好中国故事的文化发展战略领导下,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之一的中山市,大力推进以孙中山文化为基因的城市建设,充分利用自身独有的孙中山文化品牌资源,推动孙中山故里旅游区的规划提升。将“孙中山故居,翠亨古村,中山影视城,辛亥革命纪念公园,犁头尖山”等5个核心景点连片串联活化,并对翠亨大道沿线,中字广场等核心景区基础配套设施进行提升改造,最终创建成为中山市第一个国家5A旅游景区。该5A景区的创建提升了中山文化品牌,促进了中山市文化旅游产业的全面升级,提升了城镇形象和知名度,并推动了作为大湾区人文地标城镇,更高质量的发展。

澳门市政署园林绿化厅自然保护处协调员 李志锐

报告题目:

澳门湿地人工复育

澳门市政署园林绿化厅自然护理处技术员,主要负责市政署辖下各湿地的优化管理与维护。一是红树林的保育: 红树林的迁地保育及移植专利,现时红树的复育情况。二是龙环葡韵湿地的复育: 叙述龙运葡韵湿地的复育、改善方案及现况。三是澳门湿地生物多样性: 澳门现时各湿地的分情况及有物种的简介。

GVL怡境国际集团董事合伙人、设计总院院长 常毅恒

报告题目:

里外看乡建——乡村设计思考与实践

报告基于国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背景,从乡村人居环境、乡野环境及乡村农业园区三个方面进行乡村设计实践的经验分享。通过针对多类型乡村项目提出的多维度、多元化实践模式,强调在项目中把握人本需求、地方特征的含义及重要性。同时从乡村激活角度阐述文旅运营可发挥的强大作用。

广州茵泉园林首席设计师、董事长 吴斌

报告题目:

圆榄山矿坑生态恢复与公园建设

中山市圆榄山文化公园的采石场旧改项目提出“棕地修复、生态改造”的绿色环保理念。结合基地的场所精神,尊重原有的历史文化底蕴,探索人与自然生态和谐共处之道,重新梳理公共空间的布局,增加公众的参与性,为不同的社会活动提供良好的弹性空间。项目以景观改造作为综合整治手法,建设过程采用设计与施工相互配合的EPC形式,通过网格化设计重塑地形、搭建丰富的植物群落、重构绿色生态系统、广泛应用透水性材料与工艺,营造雨水花园和海绵城市,打造出一个集生态修复、自然调蓄、多元化功能提升、全龄化参与于一体的开放式城市公共绿地。

香港高等科技教育学院讲师 蔡亚彤

报告题目:

粤港澳园境规划观察 以北部都会区为例

香港由九龙半岛与262个岛屿组成,土地面积包括填海范围为1114平方公里,少于总体一半,群山林立,平坦土地约三成。自1953石硖尾大火后,促使规划11处新市镇,大多为填海、单一化高密度建筑量体。随着环境保育意识升高,填海、房屋供应短缺、及复制性的建楼,常沦为争议。在1951年设置,顺沿深圳河边设置的2800公谈香港边境禁区界线,相对於深圳河对岸现代城市化开发,意外保存了丰富的高价值生态景观及独特的地方村落文化。在2021施政报告中,十四五规划纲要、大湾区、及香港2030+等原则方针下,大量土地将逐步释出,其中北部都会区将成为链接大湾区的重点开发项目之一。此次将以永续景观都市、数据运用、社区参与,三个设计框架,分享讲者近期观察香港景观建筑的新型态角度观点。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景观与旅游规划设计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所长 胡峰

报告题目:

城园融合——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的广州规划

广州市以建设华南国家植物园为契机,推进国家植物园城园融合体系建设,与华南国家植物园共建带动地方科研能力提升,推动国土科学绿化和全域生物多样性保护,将植物知识和岭南园林文化融合展示,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注入动力,实现超大城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模式。

主持人

棕榈生态城镇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名誉董事长 吴桂昌

华南农业大学教授李晖

特别论坛七总结

风景园林与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特别论坛,通过展示高品质设计、施工项目的成功案例,关于气候、湿地等生态的研究,以及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乡村振兴主题的思考等分享了在植被覆盖变化与气候因子相互响应,人与水、与湿地的生态智慧、景区建设和城镇更新实践、乡村振兴实践、棕地修复及生态改造实践、现代化城市开发的影响研究、城镇化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模式探索等方面的观点和经验。

为了能更好推动大湾区的风景园林建设和发展,与会者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思路,包括:大湾区具有自己特色的生态特点,风景园林发展有其独特性;高校及科研院校与企业有更多更深的合作、大湾区水域边缘城市更加紧密的合作和交流,如湿地方面珠海、香港与澳门的城际间合作等。

通过本次论坛的探讨和交流,大家对于大湾区风景园林建设发展、转型升级有了深刻的了解和更新的认识,也为未来的发展、创新、探索实践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思路。

今天的论坛交流反响热烈,我们建议,定期开展风景园林与大湾区发展专题论坛,并建立大湾区风景园林发展平台用于更广大的大湾区风景园林工作者交流和学习,并建立大湾区风景园林论坛报告专家资源库,以保证能在每次论坛中请来不同方向的专家学者与会交流,充分交流大湾区风景园林建设的新经验、新技术、新智慧!最后,希望大湾区论坛能成为三地持续交流合作的平台或引擎,促进两岸三地风景园林的高质量发展。

部分与会嘉宾合影

///END///

校核:吴桂昌、付彦荣

审核:贾建中

关键词:

责任编辑:hnmd003

精彩推荐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