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 > 正文

比起10亿元俱乐部,我们更应该呼唤9分作品

2018-01-12 17:03:31来源: 北京晨报  

突然之间,觉得国产片好了很多,这不去年底的《芳华》还未谢幕,新年伊始,马上就看到了一部被某平台评价为9分的作品——《无问西东》。从

突然之间,觉得国产片好了很多,这不去年底的《芳华》还未谢幕,新年伊始,马上就看到了一部被某平台评价为9分的作品——《无问西东》。

从首映取得的热烈效果和给笔者的触动来说,《无问西东》已经达到了2017年进口片中的顶级作品如《摔跤吧,爸爸》《看不见的客人》等同样的层级,而且由于其接近性和对于当代中国的特殊意义,它的价值还应该更高,如此开年之作,实在让人对于2018年的国产片表现有了极大的信心。

业界普遍对于2017年国产电影的表现给予肯定,这种肯定不仅仅是票房总量止跌续涨,而且幅度可观,更不仅仅是《战狼2》创造票房纪录,更是因为国产电影从创作上开始摆脱市场化早期的乱象,单纯依靠营销,依靠明星效应的作品慢慢不再吃香,而良心之作开始取得与其相适应的市场反馈。另一方面,由于多年市场化的培养,加上新媒体传播效应,观众的欣赏水平普遍提高,不但对于判断作品的优劣有了更多的把握,而且也逐渐形成了对于不同影片的喜好分群,被呼唤了多年的类型片春天,开始到来。对于市场来说,类型片逐步成型,意味着整个业界生产秩序的建立,从制作到发行的各个环节将有更多的规律可以遵循,专业人士的意见因此会越来越被尊重,被广泛质疑的资本粗暴干涉创作的现象会得到很大的改善。

在类型片逐步成型的过程中,“唯票房论”的观念需要纠正。对于市场化的电影工业来说,票房当然是很重要的标准,绝大多数商业片,既然是以资金投入的,当然希望收获利润。这没有什么不可理解的。但是,完全以票房论英雄的错误之处在于,很多时候,电影的票房是与投入不成正比的。作为一种带有艺术特性的商品,电影(也包括其他艺术产品)与纯工业品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其核心的商品价值是一种无法完全量化的价值,不能简单地以资金数量来计算。所以艺术产品上市以后,能够获得什么样的市场回馈,是一个很不确定的因素。就以去年12月的电影市场为例,陈凯歌的《妖猫传》、成龙出演的《机器之血》、邓超出演的《心理罪城市之光》事先都被认为是值得重视的影片,结果在前有《芳华》全社会关注,后有《前任3》一骑绝尘的夹击下,除了《妖猫传》的票房尚可,另外两部都算得上是无疾而终。但是那两部片子有没有差到只有两三亿元票房的地步,情况是不一样的。

在这一轮之前的资本狂热里面,最典型的病症是,以为凡是大投资,必定有大利润,而且只要有利润,电影质量无关紧要。个别的利润奇迹被当成金科玉律。这种只追逐利润的态度,对于电影创作的伤害是很明显的,一个正常的市场,同样质量的片子,赚赔都很正常,但是屡屡有质量差的电影胜出,就肯定不正常。

唯票房论的另一个错误,是只瞄准大片。一提电影,就必须是大投入、大制作,好像没有票房纪录,没有轰动效应就不是电影。其实,电影工业跟其他领域一样,必须是一个金字塔结构,没有基础的中小制作规模电影,是不可能有顶级大制作的空间的。一方面是业界人才的限制,一方面是观众的养成。只愿意捞金字塔尖,不愿意做基础投入,即使偶尔成功了,也是过眼云烟。以好莱坞为例,他们固然有只拼视觉不顾故事的所谓大制作,但是更多的是中等成本的好故事影片,是这些影片才升华出《泰坦尼克号》这样的攫金大作。

所以,窃以为,当前的中国电影市场已经初具规模的情况下,资金已经不是业界的当务之急,过于强调票房对于投资方和观众都会产生误导。相比于十亿票房大片俱乐部,进入9分好片的“琅琊榜”,是更有意义的一件事。随着中国银幕总数的进一步增长,和国家城镇化建设的发展,总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形成定期看电影的消费习惯,所以票房纪录的增长,不论总数还是单品,都是必然的趋势,不值得大喜大悲。而从整个电影工业的真正长远成长来说,只有不断刷新影片艺术质量的高度,才是真正铸就坚实基础的做法。比起那些拿了票房纪录就被观众抛在脑后的不健康快餐,能够被人记住的好作品,就如同一座座丰碑,用自己的身体承载着电影发展的重担。

9分“琅琊榜”,也许不一定都公平,因为有些平台的打分,会受一些额外因素影响,但是不管资本怎么营销,观众心中的分数是不会假的。所以,才说那句老话,金杯银杯不如观众的口碑。

《无问西东》的票房如何,我不敢预测,但是它一定会是值得记录在中国电影史上的作品,因为它所具有的情怀和境界,不是可以用票房来衡量的。篇幅有限,我们《北京晨报》将在之后制作这部电影的后续专题。在此提醒周末去看片的观众,带好纸巾,因为你会泪奔,准备好心情,因为你会感动,一定的!郁晓东

关键词: 俱乐部 作品

责任编辑:hnmd003

精彩推荐

最近更新